在古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咸阳,有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兴纺织工业园,新闻媒体称之为西北纺织产业发展的引擎、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九冶建设公司咸阳纺织工业园工程项目部承建的秦越纺织有限公司搬迁入园工程,就座落于这个工业园内。

距离11月底的工期节点越来越近,这项令人关注的工程到底干得如何,笔者走近工地一探究竟。

(一)工 地

若从空中俯视,整个工地像一南一北并排摆放着的304米长的两个巨大的枕套。枕套中间的有效面积就是车间主厂房,枕套外围着的花边,则是主厂房四周错落有致的附房,其作用是为车间提供动力、空调及人员办公、生活等。北面的那块,宽123米,建筑面积44421㎡,是纺纱车间;南面的那块,宽108米,从西向东依次是织布车间主厂房、动力站、仓库,其中织布车间24536㎡,动力站2195㎡,仓库5348㎡。两个主车间为单层多跨封闭轻型门式刚架钢结构,附房以及动力站和仓库,均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工地道路上,装渣土的、运钢筋的、送混凝土的、拉模板的,机械的人力的各种运输车辆往来不绝;织布车间内,挖掘机、装载机、灰土搅拌机、压路机个个加足了马力;周边附房内,绑筋的、支模的、吊线的、砌砖的、抹灰的人人精神抖擞;纺纱车间内,金属的敲击声与机械的轰鸣声彼此混杂,探照灯光与电焊弧光交相辉映,安装工身怀绝技,质检员处处仔细。

203亩的工地上,70余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参与建设施工的15支队伍、31个工种、700多名员工,正在同心协力,打一场攻坚战。

嗬,阵势不小!

(二)工 程

秦越纺织有限公司搬迁入园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设备购置及工程建设总投资近十亿元,由天津市中天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中兴国防工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九冶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合同造价3.23亿元。

甲方现场负责人、新兴纺织工业园工程部的贾刚介绍,该工程特点概括起来有三多:“空中管多、地下沟多、地面设备多”。

贾工以纺纱车间3—19轴(面积刚好为纺纱车间的一半)设计图纸为例,就纵横交错、象“非”字样的地下沟道作了讲解:“这地方的主沟道有40个,支沟道有50个,大的可以开进面包车,小的只有半米见方”。

沟道按功能分为通风沟道、电缆沟道、工艺沟道三种。单拿通风沟道来说,大多是标高渐变、宽度渐变,给开挖带来了难度。每个沟道开挖成型后,做基础、砌围墙、绑钢筋、现浇封顶,工序一道不能少,期间还须穿插一些预埋预设的活。以压缩空气管道为例,沟道封顶前,电气安装人员要制作安放2000付支架、2000米镀锌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管径从20毫米到80毫米不等,套管焊接连接,外面三层沥清漆、两层玻璃丝棉防腐处理。交叉流水作业的场面一定很壮观!

沟道施工完,该回填了。这时现场已是沟壑纵横,沟道台沿距地面差不多有两米,且现浇面上留有将与地面混凝土钢筋连接的约20公分长的外露钢筋头,大型施工设备进不来,回填难度大。

这仅仅只是纺纱车间3-19轴线的“地下沟道”,还没论及“地面设备”和“空中的管”,没提及纺纱车间的另一半,没谈及织布车间、动力站、仓库,附房。

且不说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土建、制作、安装等各须有多少套的设备、多么繁杂的工艺、多高的技术要求,单就个别数据而言,就已经不小:

720多根钢梁、248根钢柱、4000多根钢檩、4000多米的空中空调风管、50000多平方米彩板,这些钢构件的制安量大自不必言,其安装大都是在危险系数较大的高空啊!

工程施工点原是一块低洼地,原始地面标高比设计正负零标高低2.4米,回填需要20多万方素土。20多万方,相当于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体积的十分之一,够壮观吧?

光埋在混凝土中的穿线管就累计长达160000米,换算过来就是160公里啊,开着汽车也得跑好半天!

这个工程体量大、工序多、结构复杂、交叉施工等潜在难度可见一斑。

也许有人会说,活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只要时间够,也许没麻达。

可问题就在时间上。

据设计院驻现场代表、53岁的左怀俊高级工程师介绍,园区内先期建设的三个纺织厂,规模与现在这个差不了多少,但工期差别却不小:最快的干了两年6个月,最慢的过了三年目前还没竣工,而现在这个工程的合同工期却是“400日历天”。

事实上,给这400日历天“做减法”的不只有雨雪天气等自然因素,更多来自于设计图纸。据甲方现场负责人贾刚介绍,这个纺织厂的设备主要来自于日、韩等国,“受设备招标的影响,设计图纸到位晚、变更多是很自然的事。”

分管土建施工技术的项目部副经理雷骞说:“4月10日正式动土开挖时,甲方提供的只有一张简单的开挖示意图;直到基坑灰土回填完了,第一张正式的施工图才到位。”

电气技术员王浩介绍,在纺纱车间细纱机、络筒机基础施工时,直径80毫米的预埋电气管道已铺设了近3000米,管子上下两层钢筋已绑扎完,正准备浇筑混凝土地面,这时接到设计变更:由于新工艺设备的确定,原定的基础位置有所变动,已铺设的钢筋和已预埋的管道必须拆除重新施工!“这一下子就耽误工期10多天!”

逐页逐日翻阅钢构技术员冯康的工地日记,在“10月28日,周三,下午3:00,甲方第六次协调会”那一页的记录中,看到“施工蓝图电子版,无纸质版图纸;动力站设备未设计;设备没有参数;非正常工期下施工”等字样。

难怪,当甲方9月下旬提出纺纱车间“3-19轴11月30达到设备安装条件,12月30日达到设备全面安装条件”的节点要求时,许多人直呼:“不可能!”

唉,看来保节点、保工期有点悬!

(三)工 期

在工地上几个显眼的地方,都挂有同一个内容的横幅,上书“大干60天,确保纺纱车间设备全面安装”,直指两个节点目标。

项目经理曹亮亮斩钉截铁地说:“保证工期节点,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曹经理列出了“必须保”的两个理由:

省市重点工程、省重要领导主抓、“一路一带”新起点、“西咸一体化”,与这些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工程的政治含义相当高。

九冶进入咸阳市建设领域、解决“灯下黑”问题的第一个大型工业项目,九冶资质“升特”后全面使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重点工程,这些与当前普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企业转型升级等字眼联系起来,它的现实意义相当大。

当然,还有曹经理没明说的理由:这是九冶汉中公司转变项目管理方式、首次较大量启用年轻干部的项目。要是掉链子、干不好,那就是对公司决策的一次严重打击——不仅会让公司经济上受损失、面子上过不去,而且也许会阻碍公司年轻人发展的步伐——这可是“大罪”呀!

为了工期,曹经理带领项目部人员,从人员调配、工序衔接、队伍配合、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将任务层层分解,逐层落实到专业、队伍、班组、人员,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尽量发掘人的潜能。项目部每天下午5:00定时召开例会,交流各个专业的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例如,项目部突出“确保重点,兼顾全面”的指导思想,对哪些任务是必须尽快完成的,哪些任务是可以缓一缓的,哪些是可以晚上突击干的,哪些是必须白天施工的,都作了详细分解。5月份在纺纱车间基础回填灰土时,由于下雨会影响回填质量因而不能回填,他们就根据天气预报抢抓晴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结果,一个月内,扣除雨天延误,还硬生生抢出6天工期。

各个专业的技术及施工人员也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

土建技术人员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在总结纺纱车间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带回填土的双基坑开挖新方法”(正准备整理成QC成果),应用于织布车间的基坑施工之中,仅车间四周的4条基坑,就减少土方运量2000多方。

钢构安装人员在项目部副经理李江带领下,自己设计、制造的风管提升架,可一次提升8节风管,其改进型可一次提升15节风管(常规的剪式升降机单次仅可提升3节约网管),极大地减少了空中合口的数量和时间,在加快施工进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钢结制作人员认真学习BIM技术,采用泰克拉软件进行建模,模拟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安装顺序,保证加工质量、数量,大幅提高了工效……

与此同时,九冶汉中公司在这里开展了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等活动,承担钢构制安的钢构分公司也在各施工班组之间展开了“抢工期、保节点”劳动竞赛,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镜头:每天晚上加班近两小时的钢构分公司员工王立波直抱怨:“时间太短了,刚热活就停了!”他抱怨的不是天气冷、不是身体累,而是没干够!

于是,出现了日开挖土方2000多方、筛填灰土近2000方、日砌砖2400块/人、日运送浇筑混凝土580方等等“最快记录”。

设计院驻现场代表左怀俊高工,在比较园区内四个纺织厂建设时说:“九冶的速度几乎是前面施工单位的3倍!”

工程监理方代表、陕西中兴国防工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张菊红也很客观地评价:“速度是大家看得到的,质量至少比前面三个纺织厂要好!”

11月20日,到施工现场考核劳动竞赛结果的钢构分公司党支部书记侯玉林,满脸兴奋,指着已安装到纺纱车间27轴的排烟管和空调风管,不停地对我唠叨:“没想到吧?10月27日耐磨地面做完后他们才开始安装,劳动竞赛考核点定为11月20日安装到19轴,当时我还为他们犯愁呢,没想到已安装到这儿啦!”

数着纺纱车间3—19轴内业已安装完的排烟管、仅差与风机连接的空调风管(风机由厂家安装,尚未安完)、已安装14跨的吊顶龙骨、已安放5跨的吊顶板,侯支书信心满满:“这样下去,11月、12月两个节点没一点问题!”

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可能”也能变成“没问题”!

(四)人

刚到项目部那天下午,在通往工地的“临时通道”处碰见了项目部技术副经理张敏。好久不见了,彼此都有点小兴奋,约定要当天晚上要“好好聊聊”。

之所以作这个约定,一则,他现在是项目部的技术总负责人,要了解工程情况找他最合适;二则,他与我相知相熟已久,肯定不会推托。时间定在晚上,是因为早就听说项目部的人白天很忙。

吃晚饭时,我看见张敏拌好面条还没扒两口,一个电话后,放下饭碗,匆忙出去了。后来听说,当天下午4:00开始浇筑仓库6.85米平台,属于“前面绑扎钢筋,后面泵送混凝土浇筑,验收一块浇筑一块”那种;当时钢筋绑扎好且经过监理验收过的地方马上浇筑完,急需张敏联系监理验收提供新的工作面。当晚的施工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共浇筑砼512方,一直坚守在现场的还有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王琛等人。

晚上10点多,接到张敏从工地打来的电话,充满歉意。我问他“明天晚上行不?”他回答:“昨天、今天两晚都在工地加班,有许多签证和资料还没来得急整理,得靠明晚了。这样吧,后天晚上我早早等你!”

第三天吃过晚饭,我如约来到项目部办公室,却发现张敏与其他项目部班子成员一起,早早就坐在了项目部会议室。因为下午陕西省建设厅监理协会及省市质监部门领导到工地检查后,有许多事项需要马上落实下去。等他按落实要求做完几份技术方案,再找到我,已是晚上11点了。谈话中说到他家中那个蹒跚学步的小公主的可爱,张敏的眼神为之一亮,紧接着垂下眼睑:“有半年没逗她玩了!”随后他又笑笑,“不过,妻子挺理解我,每天给我发她的萌照,睡觉前可以看看!”

当然,忙碌的可远不止张敏一个。

设材租赁公司的混凝土运输车司机龚敬伟就给我讲述过项目部的领导们轮流通宵领班的故事,以及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晚上拾灰、捡砖、整理扣件的情景。虽然白天9个半小时正常上班时间内的工作量已经不小。

我见证过储运公司副经理郭宝华带领仅有的几个“兵”,晚上加班制作、天刚亮就伴着路灯去安装塑钢门窗,保证“窗户砌筑一个,我们就安装一个”的过程。

我也体悟过项目领导讲述打灰最紧张阶段“近乎1个月时间,混凝土车司机和泵工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岗位”时略带心疼的语气,以及甲方现场负责人贾工说项目部许多现场人员“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时赞许的目光。

一句话,这里不乏勤劳的人!

和项目部的人接触时间越长,听到的“有趣”的故事就越多。比如:

在施工前期,地方逐利团伙如何干扰施工、如何设置障碍以及项目经理曹亮亮如何“单刀赴会”、顶住威逼利诱扫清障碍的故事;公司资金未到时,曹经理拿出个人存款先行垫付的故事。

项目部副经理杨东长年呆在工地上,大学毕业9年干了许多大工程,却没时间参加职称考评,不久前才拿到“助理工程师”本本的故事。

项目部领导从视频监控中看到,下午下班时有人将一铲淋雨过多的混凝土放到正在浇筑的动力站基础梁上,第二天命令将那一整段梁拆模、掏掉、重打,以保证工程质量的故事。

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瞿澄埃每天早上第一个打开办公室门、每天晚上最后一个关上办公室门、“婆婆妈妈”的事都归他管的故事。

项目部副经理刘成,每天早上在大伙上班前把集中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以及哪里缺人往哪顶甚至“扮演”降尘洒水车操作小工的故事。

项目部副经理李江,妻子重病在身生活不能自理,80多岁的母亲独自在家——家庭情况不允许他长期外出施工,但他坚持在现场坐阵指挥的故事。

一句话,这里不乏在事业上“靠谱”的人!

我在晚上10点多亲眼看到,电气办公室内今年新聘大学生见习员工小魏整理资料时的认真,项目部办公室内年轻人讨论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录入时的热烈。

我在项目部集中办公室内看到,白天人少(大都泡在工地上),晚上人多,或加班或“充电”的情景。

我在项目部会议室内,参加过预备党员宣誓仪式,一次收到8名年轻人的入党申请。

我也听到有两名施工员,宁愿放弃亲人托关系将自己调入更舒适地方的机会,说“这里挺能锻炼人,学到了不少东西”的答复。

我也见到既是司机,又是采购员,还会修理打夯机、能够带队伍的“多面手”的出色表现。

一句话,这里不乏“进取”的人!

正是这些勤劳的人、负责的人、进取的人,组成了咸阳纺织工业园项目部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

正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在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上,铸造新的辉煌,托起明天的希望!

对,得为他们这个团队满满的正能量点个赞!

结束语:结束了对项目部生活的体验,我悄悄打扫自己住过的房间,轻轻锁上房门,不想多打扰他们紧张的工作。也许,我笨拙的笔头描写不出工地的热火朝天,粗浅的文字归纳不出勇士的精神内涵,但我确信,真正的勇士,不在乎别人说了多少,而在乎自己做了多少。毕竟,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

项目部的那面黑板上,已出现了节点倒计时的标记。我们拭目以待!

(注:该工程已于11月28日提前两天完成第一个节点,获嘉奖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