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融入企业自奋蹄 大浪淘沙展风姿
——记中冶天工集团爱企敬业、勤学善钻的优秀外协员工常圆明
发布日期:2017-10-23
他是一名外协员工,但却以主人翁的姿态,爱企如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以对企业的忠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他,就是中冶天工集团重庆垃圾发电项目劳务派遣工常圆明。
热爱企业 初入职场露锋芒
2011年7月的一场招聘会,作为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曾获得“先进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省直机关“优秀五四青年”荣誉称号的常圆明,带着对“世界五百强”的向往和对“用心铸造世界”的憧憬,毕业应聘到中冶天工临汾永鑫洗煤工程实习,开始了自己与中冶天工的不解之缘。
初入职场,常圆明立志要在中冶天工这个中央企业干出一番事业来。工程刚开工,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白天要和班组工人一起倒运机具、材料,晚上住在四面透风的通廊内。没有床铺,就用砖垒成支腿,用模板当床板。窗户没有玻璃,就用塑料布代替。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面对艰苦、枯燥的工地生活,他没有放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成为他坚持下来的座右铭。实习结束后,与他一起来的8个人,就留下了他1个。他当时想的是:人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热爱行业的特点,选择了这个公司,就要追随公司的脚步。
随后的岁月里,他随班组一起干钢结构制作的活,参与了钢结构制作的整个过程,衣服在电焊时烧穿了洞,眼镜在喷漆时弄花了。虽然辛苦,但从实践中获得了书本中看不见的东西。入职第二年,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他,被项目部破格提拔为永鑫焦化工程厂区管道施工中唯一的管道技术员。他白天在现场带领工人测量标高,晚上在办公室看图纸、记数据、提材料。在工程建设后期,业主委托他设计厂区采暖图,依靠在学校的专业知识,他用天正暖通软件绘制出了31张采暖图纸,得到了业主的表扬奖励。
善于钻研 技术岗位展风采
常圆明是个善于钻研的人。2013年至2014年间,常圆明转战来到贵州六枝特区佳顺重介选煤厂工程任钢结构及管道技术员。
在平常的技术工作中,他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问题的解决方式。在统计管道材料时,他发现分析管材构成、对比到货情况、输出各种报表要进行好几次筛选,费时费事效率低。善于琢磨的他在想,有没有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处理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呢?于是,利用业余时间,他开始学习数据透视表、excelVBA、java等软件,将自己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在处理数据方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用excel制作了一些小程序:运用FIND单元格查找技术制作管道材料入库单,运用like运算符制作材料比对表,运用循环语句制作通球球径计算工具。他的付出收到了回报,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成效,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效率。
在贵州清镇AGG项目中,领导信任他,让他负责土建、管道、钢结构、设备相关技术工作。这几个月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加班,由于设备溜槽、风管没有详细的图纸,需要现场测定,他就用全站仪将设备接口的三维坐标测量出来,输入到CAD里,将溜槽、风管绘制成三维制图,避免了碰撞,为工人施工提供了方便。
爱岗敬业 平凡岗位闪光芒
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话用到常圆明身上最贴切。2016年,他被调到重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担任专职资料员。
从技术岗位下来后,他并没有气馁。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岗位,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担任资料员工作后,每当进入他办公的地方,就能看到资料架整齐摆放的各种档案盒,档案盒标签清楚的标明各种资料的类别、名称,桌面文件盒放着各种样式统一的台帐,台帐封面美观大方,内容详尽,墙面上挂满了他自己制作的项目文化墙。
常圆明在把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还每天去现场了解工程施工情况并拍照记录,写成了一本本精美的日记。翻开他的施工日志,更像一本技术笔记,堪比艺术绘本,不仅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还配有大量精美的绘图,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有详细的机具、人员情况描述,还对材料、人员进行了分析统计。业主、EPC、监理看过他的日志都给予高度称赞。每次施工节点的资料检查,都一次性通过。他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每每受到领导表扬,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团队的功劳”。
不忘初心 孜孜不倦攀高峰
随着BIM技术被引进了企业,勤于学习的常圆明瞄准了这一新的技术手段,投入到了BIM技术的学习中。他说:“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他一边自学BIM,一边将BIM技术应用于工作中。没有教材,他就从网上查阅教程,从同事那里拷贝公司培训的资料。电脑配置低,他就安装资源需求较小的Tekla。面对复杂的锅炉模型,刚开始画水冷壁管排的时候,速度很慢,一天下来只画了2排,有时画完后发现少输入一个参数或者出现不明的碰撞,又不得不停下检查甚至重新删了再画。在刚开始的一周,总是在查问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模型也没有什么起色,但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将问题写到笔记本上,一个一个解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软件的功能,画的又快又准。为了学习新技术,他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每天晚上,总能看到办公室灯下他刻苦钻研的身影。最终,他利用业余时间在Tekla中将整个锅炉的模型构建起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常圆明的刻苦钻研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赏识和认可,主动将项目的主要吊装方案制图、焊缝单线图等制图任务交给他。他也成为项目部公认的技术员。
在常圆明眼里,没有知识本领的积聚就不会将创新的想法实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古代诗人王国维说的人生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他的精神追求。
壮志未改,初心不变。这么多年一路走来,面对身边外协人员大量的离开,他始终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不懈地为企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现了一位优秀员工的品质和情操。中冶天工的发展需要这样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员工,中冶天工的平台也必然会造就这样的优秀员工。我们衷心祝愿常圆明在中冶天工的大家庭中,向着自己人生的目标展翅高飞,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中冶天工集团 张晋宏 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