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求实创新结硕果 持续发展铸品牌
童 瑜/文 发布日期:2016-05-04
4月28日,在省总工会组织召开的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中国一冶集团机电公司电装分公司自动化部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荣誉的背后凝聚的是这个70人团队求实创新的追求,见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战天斗地 创造“中国速度”
一冶机电电装自动化部主要从事冶金建设施工中电气、仪表安装调试工作。调试是整个工程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调试工作成败往往关乎着整个工程项目最终的安全运行。
2015年7月,中兴能源巴基斯坦光伏发电项目破土动工,作为工程调试方,该自动化部也在工程初始驻扎在施工第一线。作为一冶转型之作,进入新能源发电建设领域的桥头堡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自动化部精心选派出了一支20人的调试小分队来承接此项工程电气仪表调试任务,他们在工长周丹丹带领下,兵分两路,一路负责光伏区调试施工,另一路负责升压站的调试施工。这支年轻的队伍,主要由80后的小伙子组成,穿着中冶蓝的工作服,安全帽下面头颈部分即便“全副武装”,也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黑红黑红的,只露出布满血丝却依然炯炯的双眼和干燥、粗糙的脸颊,他们不分昼夜,团结协作,克服在烈日炎炎之下的暴晒,脸上、胳膊上晒得皮一块块掉落,还有漫天飞舞的黄沙等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调试工作。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光伏支架的安装到光伏板角度的调整,从132KV变压器的安装到调试,从光纤的敷设到连接,从发电站整体电气架构的了解到熟练调试……一点一滴不断地积累,克服了困难,不断拼搏,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终于不负所托,在短短90天时间建起了一座50兆瓦光伏发电站,创造出“中国速度”!
勤练内功 传承“工匠精神”
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员工的根本,也是干好工作的基石。该电装自动化部把每年三、四月份定为培训月,开展技术创新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调试实操培训等,其内容包含经营管理知识讲座、技术开发专题讲座、PLC理论及实操培训讲座、电气调试常用装置实操课堂以及仪表调试技术专业讲座等多项内容,方式灵活,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急需掌握、了解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与学习。
沙钢宽厚板2号热处理无氧化常化炉是由国内拓邦炉业公司参照德国LOI公司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热处理炉,在设计上只有主体框架,具体施工方面很不完善,另外,由于一期工程共用的所有动力变压器均置于地下室电缆主桥架正下方,直接影响2号热处理炉电缆敷设安全。该自动化部积极组织调配精兵强将,充实到沙钢施工现场,并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精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文明施工,把好安全、质量关,提前两个月达到2号热处理无氧化常化炉的目标。
该部在注重人才培训工作的同时,在施工一线广泛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针对每年7月分来的大学生,该部都会组织召开“大学生入厂教育”活动,合理调配人员,选派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员工与新来大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并签订师徒协议,在施工一线担当传、帮、带的重任,让年轻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新角色,学到真本领。广西防城港冷轧镀锌该工程就有这么一对师徒———师傅李强松,徒弟是2015年分来的大学生李世敏。李强松作为电气调试高级工程师,在自动化部工作已有20余年,他从一点一滴开始,结合电气调试试验规范,言传身教,指导小李认识试验目的,了解试验设备,绘制试验接线草图,在实践中掌握电气传动与电气调试技术基础知识。从点到面,从面到系统,再从系统到面、到点,这样反复细致的讲解,让小李逐步形成系统的概念,形成解决部分具体问题的能力。正是在师傅循循教诲下,师徒二人密切配合,经过实习期的磨炼,李世敏已经完全去除了从学校出来面对第一次工作时的懵懂、无措。现在,他已经可以单独对着图纸检查设备、校正线路,并能及时处理一些简单的突发性问题了。
追求创新 提升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集体,该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寻找研发课题,切实解决了施工中的各种难题,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创新梯队已经逐步形成。近几年,该团队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授权专利26项;完成企业级工法6项,省级工法5项;完成企业级科技成果4项,省部级成果1项;QC成果完成4项,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郑运洪既是自动化部部长,也是这个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他在现场高压调试过程中,对部分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新的试验设备,如多功能电源试验装置、工频调感谐振耐压装置、轻型高压直流倍压电源装置、高电压核相器、RKC-10A型感性绕组直流电阻快测仪等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其研发成果《系列电气试验装置研制与新试验方法的研究》获得了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职工创新特等奖。他和团队成员找对策,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料位计安装支架,保证非接触式料位计一次安装合格。目前,这种新的料位计安装支架及方法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根据该技术编写的《非接触式料位计安装调试施工工法》,已成为湖北省工法。 (作者单位:中国一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