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研发 提高自主创新

努力构建创新型科技企业

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院长 孙松奇

在中冶集团“二五”发展期间,设备总院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集团科技大会的精神,以力争率先在集团内建立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设备总院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设备院“做精做强、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以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和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为主,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个体研发与群体研发相结合,原始创新与借鉴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着力在节能、环保、高效的冶金设备技术上下功夫,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广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促进科技开发成果的产品化,为实现设备总院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设备总院科技创新的目标

结合设备总院专业技术配备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设备总院在集团“二五”发展时期,在科技研发上,要本着“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和“研发一代”三个目标,开展科技创新:

(1)集成创新目标,即“应用一代”的目标。主要是对目前设备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单体技术设备或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集成,再进一步创新提高和完善,实行“一点带线”,开发整条线的市场技术产品,并加强市场营销,扩大生产规模。主要为:合金钢大棒轧制生产线、全连续热轧中宽带生产线、棒—线—带多功能轧制生产线、精品高速线材生产线、铁水预处理脱硫成套技术设备、高炉炉前成套技术设备、喷补机器人系列技术设备、纸浆工艺与成套技术设备等。

(2)开发创新目标,即“储备一代”的目标。主要是对目前市场已经采用,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技术设备不完善或国产化程度不高造成生产成本较高,还没有广泛推广应用的技术,要对这部分技术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攻关,为设备院在下一步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好技术储备。主要为:大转炉、大高炉炉前的关键技术设备,高炉、转炉煤汽回收高洁净化技术设备,彩色涂层钢板生产线,冷轧带钢电解脱脂清洗生产线,带钢酸洗生产线,各类工业、市政污水废水处理成套技术设备等。

(3)远景研发项目,即“研发一代”的目标。主要是符合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重大技术设备的研发,即前瞻性技术设备的研发。主要为:非高炉炼铁技术设备的研发、铁水预处理三脱成套设备研发、钢水沪外精炼成套设备研发、电镀(涂镀)生产线、铸轧一体化技术设备等。

在努力达到上述科研目标的同时,我们力争每年能申请2项以上专利技术,同时每年能申请获得1-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

三、推进实施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设备总院是集团三家科研院所之一,在集团科技研发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决心做好集团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为此,下一步要认真抓好实施科技创新工作。

(一)构建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按照国家科技大会和集团科技大会的精神,以集团提出的三年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科研管理体系。

一是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对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科研的管理部门、责任部门、责任人管理体制,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鉴定、结题的运行机制。设备总院科技与市场发展部要作为科研归口管理部门,各事业部要作为具体承担科研项目的责任部门,具体科研课题的负责人作为责任人,在项目立项时,就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把推进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执行力,确保项目有效运行,取得成效。

二是建立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机制。科研项目的立项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今后首先要从课题的选题上,作好科研项目的入口把关,对科研项目的立项,采取院根据业务发展确定重大科研项目和各事业部根据自己业务发展申报科研项目两条线,对申报的科研项目,院专家技术委员会要召开立项评审会,进行认真地评审,确定每年院重点科研项目。

三是建立科研项目目标管理推进制度。对确立的科研项目必须强调执行力,加大推进执行力度。要按照课题立项建议书规定的研发进度,进行目标推进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对每一个项目按阶段进行检查,最后对项目的研究结果要进行鉴定结题,院里要把科研工作作为事业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二)强化科技工作的领导。按照构建的科研创新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对院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

一是强化院专家技术委员会的职能。院技术委员会要形成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指导院科技创新的方向,对确立的科研项目要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按照课题进度,合理利用和配置科技资源,多方联动、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实现重点突破。

二是建立科技创新的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职责分明、管理高效”的原则,要在全院推行“科技创新目标考核责任制”,科研项目要在院技术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分管技术工作的院领导负责,科研与市场发展部组织,各事业部要对人、材、物进行集中管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组织开发研究实施,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运作责任制。

三是继续完善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按照有利益促进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建立人员、经费使用、项目验收、科研成果奖励等配套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和分配激励机制,使技术人员在科研岗位上专心致志、积极开创去努力工作。

(三)搭建实现科技创新的广阔平台。要解放思想,坚持开门搞科研的指导思想,实现“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优势,搭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的广阔平台。

一是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在科技研发资源的利用上,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为我所用”的原则,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技术、信息、政策、资金等各种资源,进行广泛的联合技术攻关,实现互利互惠,达到共同双赢。

二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应用是源于生产实践之中,科技创新不能离开生产实践。尤其是设备院主要从事设备技术的研发,科研必须立足于生产实践。因此今后设备院要作为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方,推动与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结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制。

三是要加大技术集成的力度。要将市场成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根据市场和业主的需求,在工艺技术方面进行相应的攻关和创新,形成满足客户特定功能要求的技术设备,以提高设备总院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要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充分利用好科研资金,发挥应有的效能。

一是多渠道积极争取对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每年要选好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部、北京市、冶金行业的科研开发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重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是建立院科研投入的机制。要结合院的生产经营实际,每年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确立一批有市场前景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建立院专项支持技术创新的基金,加大支持各部门开发科研项目。同时对实现的利润分配中,要明确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科研开发之中。

(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结合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发挥科研成果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对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在科技创新中,培养科技人员的首创精神。对科研成果要有知识产权意识,不能有任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思想,也不能有随意不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思想。对自主开发取得成果的项目,要申报专利,进行保护,确保自己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二是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自主开发科技成果的专属性。对外签订加工制造设备合同时,要签订技术保密协议,同时采取一切有利手段,确保专利技术不外泄。

三是要利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诉诸法律,寻求法律的保护,对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六)营造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围绕推进技术创新的目标,营造设备院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是要倡导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文化。技术创新关键在于员工的创新意识。要在员工中培养和树立“善于创新的智慧、敢于创新的信心和面对挫折失败勇气”,塑造一种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培育自主创新的员工主体。技术创新存在于每个员工平常的岗位工作中。要建立起一种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和培育员工的自主创新的主体思想,同时加强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创新人文环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企业”是集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设备总院一定要牢记使命,按照这集团科技大会的精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设备总院的自主创新能力,把设备总院建设成为创新型科技企业,为集团建设创新型企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