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红山女神”的铁花在建设者的浇灌下绽放
——记在凌钢建成50年之际
王 丽/文 发布日期:2016-04-19
工人街道的两旁,桃花含蕊微张,西区居民楼、文化中心、学校间来来往往穿梭的男女老少与凌钢厂内繁忙的生产景象,尽显凌钢勃勃生机。厂区正门的蒸汽火车头安静地注视着上下班的人群,默数着时间的流淌。回想起第一批踏进凌钢的三冶建设者,至今已近40个年头。
中国三冶,作为有着新中国“冶金建设的摇篮”之称的建筑领域老牌劲旅,在凌钢集团长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1987年的凌钢300m³高炉工程、1988至1989年的凌钢3200m³/h制氧工程和20t转炉工程、1990至1995年的中宽带工程,到21世纪以后的10000m³制氧工程、450m³高炉工程、350万吨钢改造工程、120t转炉炼钢工程、20000m³/h制氧工程、75t锅炉发电工程、凌钢60万吨高炉工程、凌钢600万吨钢改造工程、30000m³/h制氧工程、110t燃气炉发电工程……,已然过了近40年的合作路。放眼凌钢厂区,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沟一壑都有中国三冶人付出,他们的汗水已经融入凌钢的骨髓里。
凌钢正门的左边,是凌钢焦化厂。2009年,凌钢斥资6950万元对焦化厂进行改造扩建,新增型号为AG40-96的1*50孔3号焦炉及配套设施。基于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国三冶成为这项工程的主要施工单位,参与施工的有管道公司、电装公司、机装公司,由中国三冶统管项目部做协调指挥。由于1号、2号焦炉正常生产,一边是火红的焦子不时地从炉膛中吐出,一边是施工机械和工作人员紧张地运转忙碌,这样的场景沸腾了那年的四季。
横跨了夏秋冬三季,3号焦炉施工接近尾声,此时也正是电气施工最关键的时刻。当时临近节点工期,焦炉四大车中只有装煤车的电源滑线未敷设,而焦炉本体已经进入烘炉阶段。时任凌钢焦化厂厂长冯亚军要求尽快实现装煤车供电,使焦炉可以顺利试生产。要实现装煤车供电,则要在短时间内安装总长近400米拦焦车滑触线,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时限只有12小时。焦炉正在烘炉,作业的地方就在炉顶,时值冬天,脚下1200多度的焦炉与零下20几度的冷空气将炉顶变成火焰山。这次施工集合了中国三冶电装公司、机装公司、管道公司三家专业队伍,以应对滑触线安装期间可能突发的事件。很快,施工开始了,作业人员爬上结构梁焊接立柱,一个、两个......时间一点点过去,三个小时后,全部立柱焊接完毕。在此期间,未进行施工作业的机装公司和管道公司的协作人员也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现场施工人员一举一动。吊车将第一根滑线吊至指定位置,穿梭炉顶的施工人员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脚下1200多度的高温,忘记了被炉子烤得微化的鞋底,眼里和心里都只有眼前的这根滑触线。暮色降临,天空又飘起了漫天的雪花,棉衣和手套都被雪水打湿。最后一根滑触线安装完成后,在场所有人都如释重负,这才发现大地一片雪白,不远处的龙门吊安静地注视着人群,脚下炉火像8月的太阳。
在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下,凌钢在提高产能、更新生产工艺的同时,将节能减排放在工作首位,从而引发了凌钢集团对高炉、烧结、炼钢、焦化等系统进行一系列地改造。中国三冶参建的凌钢干熄焦改造项目于2014年3月31日开工,历时9个月,11月16日点火烘炉,12月26日正式投产发电,比计划工期提前5天完成,创造了全国同类干熄焦工程当年招投标当年施工投产的新纪录。在干熄焦竣工仪式上,中国三冶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安全总监张天福携众人应邀出席。在中国三冶人看来,能满足业主的需要,得到业主的肯定,就是最大的成绩。
一年365天里,凌钢集团在中国三冶人的陪伴下度过差不多300天的时间,在众多参与凌钢建设的中国三冶人中,一干就是十年以上的更比比皆是,也正因为凌钢,使不少中国三冶人把凌源当成了另一个故乡,中国三冶的员工也有不少人在这娶妻生子,把家安在了凌源。
5000年的红山文化滋养着这片沃土,凌钢这颗红山女神手中的铁花在中国三冶陪伴下熠熠绽放,实现了一次次跨越,此有50年,还又50年,更有50年,路尚远,相伴无界。 (作者单位:中国三冶集团)